2012.03.20 03:45 am |
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昨(19)日表示,為提升外銷競爭力,貿協今年擴大與新興市場合作關係,下周登場的「2012年新興市場暨歐盟市場採購夥伴大會」希望能達到48億美元(約新台幣1,416億元)採購金額,比去年成長兩成。
外貿協會3月29日舉辦的「採購大會」,為貿協年度最大採購盛會,目前至少已邀59國、566家買主參加;國貿局也在昨日公布這項活動訊息,今年採購項目將包括電腦及週邊、通訊、太陽能、LED、五金建材、超市百貨、各類機械、汽車零件、食品及醫療器材與生技產品等。以過去經驗來看,資通訊、機械兩大項目的採購金額即超過五成。
王志剛表示,韓歐、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已經上路,近期將要洽簽韓中FTA,台灣除了加強與新興市場的合作關係之外,仍要繼續善用「兩岸經濟協議(ECFA)」優勢,利用大陸擴充內需機會,加強與對方進行經貿交流,否則南韓將繼續蠶食亞洲市場地位。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貿協3月29日召開「採購大會」,今年的採購大會特別之處為何?
答:「採購大會」從2009年開始辦,一直都是台灣經貿大事。去年只針對新興市場辦理採購洽談,來台買主也超過470個,雙方洽談場次突破萬場,交易金額達到40.2億美元。今年可望再創新高,預期今年採購金額可比去年成長兩成,達到48億美元以上。
看增兩成拚新高
今年採購洽談會新加入「歐盟」買主,共計有566個買主,其中年營收規模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的買主就有52家,採購買主包括歐盟國家的法國大型綜合超市歐尚集團上海採購中心、北歐最大建材零售經銷商DT Group。此外,「視訊採購洽談」也是以往沒有的洽談方式,可望為今年帶來約400家的洽談場次,挹注採購動能。
問:新興市場一直是我國近來經貿重點,貿協也被委以重任肩負開拓任務,你對新興市場成長的看法?
對陸出口要更強
答:新興市場包括南美、俄羅斯、中、西亞、東協等,去年我國對新興市場的出口成長率超過22%,我國對新興市場出口總額,占出口比重也達到25%。巴西也已經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實力不容小覷。
今年貿協在新興市場拓展重點是俄羅斯,俄羅斯近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將成為新興市場中潛力極大的國家之一;貿協在莫斯科原本已有一個經貿辦事處,今年9月在聖彼得堡的第二個經貿辦事處也將揭牌,我也將率經貿團前往聖彼堡,並參加當地舉辦的世界世貿中心年會。
問:貿協對大陸市場的拓展趨勢?
答:台灣從2008年起,對大陸的出口比重就一直維持在出口總額的40%左右,四年來沒什麼改變。但其中有一個警訊,亦即亞洲各國對大陸市占率紛紛提升,台灣卻逐年下滑。值得一提的是,南韓對外貿易機構KOTRA,在大陸人力配置已比貿協多了五倍;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不應再繼續維持在四成水準,應該積極提升對大陸出口。
創新轉型 要走出科技迷思
問:台灣經濟成長率繼續下滑,去年約4.04%,今年大多抱持悲觀認為可能僅有3.85%,台灣是否該繼續倚賴進出口貿易?
答:台灣是海島型經濟,天然資源匱乏,進出口貿易必然成為經濟命脈;其中,國內主要產業有98%為中小型企業,更是借重進口並加工原物料後,轉換為成品輸出,才貢獻了經濟成長。但令人擔憂的是,近年我國進口總值成長率趨緩,其中去年的「資本設備進口增加率」為負3.2%,今年2月更呈現負11.2%,顯示國內產業投資動能減緩。
此外,去年國內投資成長率呈現負7.6%,預估今年的成長率也可能有負2%,這也凸顯出,由於國內產業結構逐漸僵化,無法進一步吸引資金投資台灣。凡此,都表示台灣產業不但要擴大貿易,更應該積極轉型。
問:台灣產業應該積極轉型,應該從哪些方向著手?
答:台灣產業應該著眼於「創新導向」轉型,首先從「傳統產業」著手,打造品牌以提升競爭力,才能走出台灣進入世界市場。過去,台灣過度重視科技業,產業結構主要為代工,不僅毛利低也無法和人競爭。
以台灣腳踏車業為例,捷安特、美利達合作的A Team結合日本汽車廠TOYOTA技術,打造高級腳踏車,風行歐美;現在,台灣腳踏車已經躋身「高價品」,每部平均單價400美元(近新台幣1.2萬元),這就是創新和品牌的競爭力。
台灣應該從科技的迷思中轉型,更借重傳統產業和台灣本身的創造力,進行產業創新轉型;例如,我國汽車零配件、機械、化工等都具有國際競爭力,可以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基礎。
外貿協會3月29日舉辦的「採購大會」,為貿協年度最大採購盛會,目前至少已邀59國、566家買主參加;國貿局也在昨日公布這項活動訊息,今年採購項目將包括電腦及週邊、通訊、太陽能、LED、五金建材、超市百貨、各類機械、汽車零件、食品及醫療器材與生技產品等。以過去經驗來看,資通訊、機械兩大項目的採購金額即超過五成。
王志剛表示,韓歐、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已經上路,近期將要洽簽韓中FTA,台灣除了加強與新興市場的合作關係之外,仍要繼續善用「兩岸經濟協議(ECFA)」優勢,利用大陸擴充內需機會,加強與對方進行經貿交流,否則南韓將繼續蠶食亞洲市場地位。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貿協3月29日召開「採購大會」,今年的採購大會特別之處為何?
答:「採購大會」從2009年開始辦,一直都是台灣經貿大事。去年只針對新興市場辦理採購洽談,來台買主也超過470個,雙方洽談場次突破萬場,交易金額達到40.2億美元。今年可望再創新高,預期今年採購金額可比去年成長兩成,達到48億美元以上。
看增兩成拚新高
今年採購洽談會新加入「歐盟」買主,共計有566個買主,其中年營收規模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的買主就有52家,採購買主包括歐盟國家的法國大型綜合超市歐尚集團上海採購中心、北歐最大建材零售經銷商DT Group。此外,「視訊採購洽談」也是以往沒有的洽談方式,可望為今年帶來約400家的洽談場次,挹注採購動能。
問:新興市場一直是我國近來經貿重點,貿協也被委以重任肩負開拓任務,你對新興市場成長的看法?
對陸出口要更強
答:新興市場包括南美、俄羅斯、中、西亞、東協等,去年我國對新興市場的出口成長率超過22%,我國對新興市場出口總額,占出口比重也達到25%。巴西也已經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實力不容小覷。
今年貿協在新興市場拓展重點是俄羅斯,俄羅斯近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將成為新興市場中潛力極大的國家之一;貿協在莫斯科原本已有一個經貿辦事處,今年9月在聖彼得堡的第二個經貿辦事處也將揭牌,我也將率經貿團前往聖彼堡,並參加當地舉辦的世界世貿中心年會。
問:貿協對大陸市場的拓展趨勢?
答:台灣從2008年起,對大陸的出口比重就一直維持在出口總額的40%左右,四年來沒什麼改變。但其中有一個警訊,亦即亞洲各國對大陸市占率紛紛提升,台灣卻逐年下滑。值得一提的是,南韓對外貿易機構KOTRA,在大陸人力配置已比貿協多了五倍;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不應再繼續維持在四成水準,應該積極提升對大陸出口。
創新轉型 要走出科技迷思
問:台灣經濟成長率繼續下滑,去年約4.04%,今年大多抱持悲觀認為可能僅有3.85%,台灣是否該繼續倚賴進出口貿易?
答:台灣是海島型經濟,天然資源匱乏,進出口貿易必然成為經濟命脈;其中,國內主要產業有98%為中小型企業,更是借重進口並加工原物料後,轉換為成品輸出,才貢獻了經濟成長。但令人擔憂的是,近年我國進口總值成長率趨緩,其中去年的「資本設備進口增加率」為負3.2%,今年2月更呈現負11.2%,顯示國內產業投資動能減緩。
此外,去年國內投資成長率呈現負7.6%,預估今年的成長率也可能有負2%,這也凸顯出,由於國內產業結構逐漸僵化,無法進一步吸引資金投資台灣。凡此,都表示台灣產業不但要擴大貿易,更應該積極轉型。
問:台灣產業應該積極轉型,應該從哪些方向著手?
答:台灣產業應該著眼於「創新導向」轉型,首先從「傳統產業」著手,打造品牌以提升競爭力,才能走出台灣進入世界市場。過去,台灣過度重視科技業,產業結構主要為代工,不僅毛利低也無法和人競爭。
以台灣腳踏車業為例,捷安特、美利達合作的A Team結合日本汽車廠TOYOTA技術,打造高級腳踏車,風行歐美;現在,台灣腳踏車已經躋身「高價品」,每部平均單價400美元(近新台幣1.2萬元),這就是創新和品牌的競爭力。
台灣應該從科技的迷思中轉型,更借重傳統產業和台灣本身的創造力,進行產業創新轉型;例如,我國汽車零配件、機械、化工等都具有國際競爭力,可以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基礎。
資料來源:Ud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