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03:40經濟日報 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原文網址》
美股三大指數收黑與國內疫情謠言動搖信心,台股昨(8)日觸動殺盤一度大跌261點,季線失守,三大法人同步賣超,最後靠八大公股行庫買超41億元與相關政府資金支撐拉尾盤,進行17,200點關卡保衛戰。
2021-09-09 03:40經濟日報 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原文網址》
美股三大指數收黑與國內疫情謠言動搖信心,台股昨(8)日觸動殺盤一度大跌261點,季線失守,三大法人同步賣超,最後靠八大公股行庫買超41億元與相關政府資金支撐拉尾盤,進行17,200點關卡保衛戰。
權王台積電(2330)本周「睡獅甦醒」,帶領台股化解破底危機,加權指數27日更在權值股拉抬下,強勢收復月線。興櫃高價股也同歡,芯測(6786)、樂意(7584)、洋基工程(6691)以及興櫃股王綠界科技(6763)單周相繼強漲13~19%;半導體族群、生技族群小尖兵也「提槍上陣」,助陣興櫃多頭行情。
「老大哥」登高一呼,半導體概念股集體「揮軍北上」,觀察興櫃股本周走勢,共56.2%個股單周呈現上漲態勢,行情較上兩周明顯回溫;且半導體族群上漲率更逾七成,芯測則單周大漲18.57%,反映族群吸金能力不容小覷。
納諾-KY、竹陞科技分別揚升25.16%、22.91%,為興櫃本周唯二周漲幅逾兩成之個股;光晟生技、樂意、漢達、遠壽、旭德、洋基工程、綠界科技,漲幅則落在13~18%間。
納諾-KY由鴻海集團、日本LED大廠日亞化轉投資,擁有世界級納米粉體分級技術,致力於研發、產銷各式高端材料,本月初董事會決議庫藏股註銷,並訂定減資基準日,惟股價單周仍上漲25.16%。
AI感測廠竹陞科技7月營收達0.24億元,月增27.1%、年增35.8%,在半導體族群本周股價表現搶眼下,同步於興櫃殺出一片天。竹陞今年5月以每股27元參考價掛牌興櫃買賣,以27日均價51.29元計算,累計漲幅達89.96%,投資人短短三個月就接近「翻倍賺」。
台積電前日傳「漲聲」,帶動以晶圓價格計算權利金收入的矽智財(IP)概念股受惠,除上市櫃的力旺、智原、創意強勢表態外,興櫃IP概念股也走揚。
2021-08-10 20:26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原文網址》
消息人士透露,蘋果下一代iPhone將具備至少三項重要的相機和影像錄製功能,希望藉此誘使用戶把舊款iPhone升級。
彭博資訊報導,下一代iPhone的三大功能之一是把過去大受歡迎的「人像」模式技術用於攝影,蘋果內部把這項功能稱為「電影影像」(Cinematic Video)。第二項功能是能以「ProRes」高畫質格式錄影;第三項功能社類似濾鏡的新系統,能讓相片的表情和顏色更好看。彭博指出,相機新功能被視為下一代iPhone主要賣點之一。
除了強化相機功能,新iPhone在其他方面的升級程度相對不大;蘋果去年已大幅修改iPhone的設計,支援5G無線上網,也升級相機硬體;下一代iPhone的一般機型預期將採用和Phone 12相同的5.4吋與6.1吋螢幕尺寸,Pro機型的螢幕尺寸也將維持6.1吋和6.7吋兩種規格。
新一代iPhone將採用運算速度更快的A15晶片,「瀏海」也將更小,並將採用新的螢幕技術,提高螢幕更新率,讓滾動瀏覽更順暢。
蘋果常在9月發表新iPhone,今年由於蘋果已把員工重返辦公室的時間延後數周,新機發表會預料將在線上舉行。
2021/7/13 18:52(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13日電)
資金流向電子股,帶動今天台股盤中大漲逾200點,觀察外資今天買超新台幣229.46億元,其中買超前10名包括晶圓代工雙雄台積電、聯電。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今天盤中遇高點壓回,但靠台積電撐盤仍收紅,人氣並未退潮,接下來在電子、金融成為台股短線雙主流情況下,還有機會再挑戰萬八關卡,而17000點則是支撐。
陳奕光分析,貨櫃航運已下跌多天,來到月線附近,在類股快速輪動下,仍有跌深搶反彈的機會;只要航運股止穩,電子股接下來要看IC設計聯發科驅動IC族群能否接棒。
外資今天買超晶圓雙雄等電子股,賣超航運、鋼鐵等傳產股。近來強力吸金的航運股今天占大盤成交值降至3成之下,貨櫃三雄除長榮之外,陽明、萬海都成外資賣超熱門股,
台股今天盤中來到18018.04點,再創新高,大漲203.71點,但中午過後一路走低翻黑,但終場收在17847.52點,上漲33.19點,漲幅0.19%,成交值6563.75億元,加計盤後交易約6628.06億元,為史上第4大量。
三大法人今天同步買超,合計買超256.46億元,其中自營商買超21.42億元,投信買超5.58億元,外資及陸資買超229.46億元。
證交所統計外資買超前10名包括晶圓代工雙雄,面板雙虎群創、友達,記憶體廠華邦電,鎖定權值股或5G 題材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元大台灣50、國泰台灣5G+、永豐金、新興與慧洋-KY等。
外資今天賣超前10名幾乎都是傳產股,賣超第1名是航運股陽明,僅宏碁、光磊兩檔電子股。
外資賣超鋼鐵股部分,大成鋼、中鋼名列外資賣超第2、3名,官田鋼則是第8;另外,中石化、富邦金、開發金也是外資調節標的。
世邦魏理仕最新調查顯示,近一年半包括興富發集團總裁鄭欽天去年初以15億元收購高雄華王大飯店股權在內,全台旅館飯店至少19棟轉手,其中摩鐵多達12棟,顯示這疫情衝擊下,精華地區旅館為建商獵地目標;至於渡假型旅館則多等待疫情緩解,買賣雙方價格認知仍大,相對不易成交。
世邦魏理仕台灣研究部主管李嘉玶表示,近年旅館業歷經陸客限縮、國際旅客因邊境管制凍結、國旅市場一度出現報復性需求等變化;但此次本土疫情大爆發,未來能否在疫情穩定後迎來新一波的報復性消費?卻充滿著不確定性。而在不少旅宿業者有意退場、建商瞄準改建潛力逆勢蒐購下,成為疫情下另類的商辦市場交易熱點。
李嘉玶也表示,最近第二波疫情擴散仍未獲有效圍堵,飯店旅館業者面臨的營運挑戰未解,紛紛尋求逆境生存之道,部分轉做防疫旅館,部分轉型為遠距工作者提供獨立辦公室,更有業者趁機進行資產活化、申請危老重建,據統計,台北市獲核准的旅館危老案已達10件。
世邦魏理仕台灣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施甫學表示,近一年半有18棟飯店旅館陸續成交,儼然出現「轉手潮」,易手金額高達411億元,為歷年罕見現象;其中高達12棟為汽車旅館。過去位於新興重劃區的汽車旅館,因區位佳、產權單純、拆除成本低等優勢,已成為不少建商的關注焦點。
上述飯店旅館轉手案例,若加計興富發集團總裁鄭欽天個人以15億收購華王大飯店的股權交易,累計至少19棟易主,成交額達426億元,除了富邦人壽斥資268億買下台北王朝大酒店外,建商總計砸下140億元收購,其中有過半金額為興富發集團所貢獻。
2021/05/02 08:21 自由時報〔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原文網址】
今年來狗狗幣漲80倍 最強加密貨幣
儘管近日上下震盪幅度較大,2021年迄今加密貨幣市場漲勢仍屬凌厲,比特幣兌美元一度上漲超過100%。但比特幣並非今年表現最佳的加密貨幣,2021年迄今,狗狗幣(Dogecoin)上漲超過80倍,市值衝破500億美元,震驚市場。原本只是因為開個玩笑而誕生的狗狗幣,沒想到竟搖身一變成為最強的加密貨幣。
狗狗幣原本只是為了博君一笑,而擷取網路柴犬Doge梗圖發展出的「迷因幣」,沒想到在2021年加密貨幣市場大爆發,吸引到美國網路論壇Reddit的WallStreetBets討論區狂熱粉絲的注意,在名人效應的加持下,狗狗幣從年初不到0.005美元,一路暴漲8220%至0.416美元,市值突破500億美元,超越萬豪國際集團、福特汽車。
狗狗幣誕生於2013年12月6日,一開始,IBM工程師馬克斯(Billy Markus)想嘗試比特幣挖礦,但發現又慢又花錢,便利用網路上的教學創造自己的山寨幣(Altcoin)。多數山寨幣本質類似比特幣,也是透過挖礦創造新的資產,可以在線或離線儲存。後來在聊天室中遇到買下Dogecoin.com網域名稱的Adobe員工帕爾默(Jackson Palmer)。
IBM工程師為開玩笑 創造狗狗幣
馬克斯向Business Insider表示,當時每天都有新的加密貨幣出現,而且被吹捧說可能會變得多厲害,他覺得這很愚蠢,同時也想到發行新幣可能很容易。馬克斯和帕爾默就這樣創造了狗狗幣,兩人完全是想創造迷因文化,根本沒想過會被認真看待。馬克斯也說,「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要揶揄那些努力讓自己與眾不同的山寨幣,因為看起來根本就一模一樣」。
創造者本身可能只是想開個玩笑,卻誤打誤撞讓粉絲們愛上狗狗幣。2020年大部分的時間,狗狗幣值維持在0.003美元左右,因此在Reddit、臉書、推特等社群被用作獎勵或打賞文章使用。接著,有一群愛好者集結成狗狗幣社群,不但募集了3萬美元讓牙買加雪橇隊能參加2014年冬奧, 也贊助美國納斯卡賽車車手,還和慈善團體合作募款改善肯亞水供應等,這些都讓狗狗幣進一步打響知名度。
Coinbase上市 加密貨幣投機性更誘人
狗狗幣的崛起,當然也和加密貨幣熱潮有關。美國祭出財政刺激法案及聯準會(Fed)的寬鬆貨幣政策,熱錢一時之間充斥市場,投資人不斷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加上加密貨幣利多不斷,例如Coinbase成為首度公開上市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詹斯勒( Gary Gensler)被任命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等,皆醞釀加密貨幣成為更吸引人的投機市場。
回顧狗狗幣上漲的過程,跟先前美股發生的GameStop之亂也有些類似。2021年1月,一群在美國網路論壇reddit討論版的鄉民,因為不滿放空機構喊空GameStop,號召版上大批鄉民大舉掃貨買進GameStop。隨後GameStop股價大幅回落,沒有對主要指數造成衝擊。
2021年1月27日,Reddit狗狗幣社群號召「把狗狗幣變得跟GameStop一樣」。1月28日,狗狗幣飆至0.08美元,漲幅超過800%,但隨即大幅回落。直到4月中旬,大批支持者喊出4月20日「狗狗幣日」,力拼當日能把狗狗幣價格推升到1美元,這也導致狗狗幣迎來一波暴漲,不過狗狗幣在20日最高僅達到0.416美元。
馬斯克等名人效應 把狗狗幣推至巔峰
名人效應也是把狗狗幣價格推至巔峰的關鍵之1。尤其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的一舉一動,更牽動狗狗幣漲勢。馬斯克最早在2019年就曾經發推特表示,狗狗幣是他最愛的加密貨幣,2021年他也在4月1日愚人節當天發文,SpaceX要把1枚狗狗幣帶到月球上。還有美國美食頻道主持人Guy Fieri、饒舌歌手史奴比狗狗(Snoop Dogg)、Kiss樂團貝斯手Gene Simmons等人也都表態力挺狗狗幣。
但是,和比特幣最大的不同是,比特幣可採集的數量和單位是有限的,但按照狗狗幣的設計,總量不會有上限。因此,狗狗幣可以拿來進行購買或支付等交易行為,但恐怕無法有效儲存價值,代表這種加密貨幣將面臨很高的通貨膨脹風險。每天區塊鏈都創造數百萬新的狗狗幣來獎勵礦工的挖礦工作,時間一久,狗狗幣的投機性上漲將難以為繼。
狗狗幣創辦人:機會主義者已占據
另外,狗狗幣也傳出集中在特定人手中,背後的「大金主」掌握了28%的狗狗幣,不確定這名持有者是是法人還是個人。華爾街日報2月報導,某個特定地址2019年2月以來就一直持有大量狗狗幣,約368億個,研究人員也指出,這個帳戶也可能屬於某家狗狗幣的交易所,或維持或管理狗狗幣的個人和團體。
每一次的泡沫炒作的商品總讓人感到意外,GameStop至少還是1家公司,但這次狗狗幣的買家已經把山寨幣,直接變成實體資產,甚至躋身市值最高的5大加密貨幣之列,很早進場的投資人獲得想像不到的收益。
但像是狗狗幣創辦人帕爾默,早在2015年就已經離開狗狗幣社群,並把狗狗幣發展的職責交給其他社群內的人;帕爾默也在其著作中寫到,他發現狗狗幣「已經被想賺錢的機會主義者占據,而非想在技術上投資的人」。
由於容易接觸和24小時交易等特性,使得加密貨幣深受散戶青睞,不過一旦市場反轉,所有的帳上獲利也將落空。而且隨著新的加密貨幣不斷流入市場,也帶給舊幣下跌的壓力。分析師也警告,若比特幣、狗狗幣的價格急劇下跌,恐促使避險基金和其他大型投資人減持風險資產,引發整個市場的避險風潮。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近期航運股已成投資人新歡,幾乎人手1張航運股,對BDI(波羅的海)指數、運價也能侃侃而談,最重要的是,大家當沖幾乎都獲利,真是「航航出狀元」,根據證交所網站顯示,航運股每日當沖張數占比幾乎都在5成以上,本月以來投資人多有獲利,成為散戶最愛。
以長榮海運(2603)來說,這個月扣除昨天不計,投資人每天當沖都賺錢,以4月14日來說,當天長榮海總成交張數62.9萬張,當沖成交張數42.3萬張,佔比高達67%,而當天當沖賣出成交金額246.5億元、買進245.74億元,等於當沖客當天合計獲利7600萬元,這還不算券商的手續費折讓,而4月統計到20日為止,投資人在長榮海當沖獲利就逾4.8億元,當然人人愛不釋手。
至於最近才轉熱的散裝航運股,以裕民(2606)來說,這個月當沖的股民也是天天獲利,前天裕民總成交張數6.9萬張,光是當沖就有3.54萬張,也佔了一半以上,當天當沖客合計獲利達550萬元,整個月下來在裕民當沖獲利大約3000萬元。
航運股從去年12月由貨櫃航運、攬貨業者先領漲,行情在半信半疑中持續走高,過去幾天散裝航運股在BDI走高下,漲勢比貨櫃運輸股更為凌厲,推升航運股成台股最火熱族群,昨天盤中航運股佔大盤成交比重一度逾21%,上市櫃航運股共17檔漲停,類股漲幅達8.1%,今年以來航運股指數漲幅達6成,成台股最強族群。
法人分析,只要類股走多頭行情,散戶當沖獲利的機會高過虧損,不過,航運股短期似有過熱,但只要塞港未解、原物料需求不減,基本面仍看俏,指標股看貨櫃航運3雄,若爆天量不漲,則需留意短線回檔。
DDCAR電動車 2021-04-17 10:55:13
繼小米大動作宣告要打造電動車之後,中國科技大廠華為也宣告要投入電動車產業,將砸下約 283 億元資金研發自動駕駛和電動車技術;華為更充滿信心說,其目前的自駕技術「在某些領域已超越特斯拉」。
華為曾在 2018 年時訂定做出了「不會造車」的決策,現在也沒打算推翻這項決策,因為華為不是打算像小米那樣推出自有品牌電動車,而是會和北汽、廣汽、長安等中國車廠進行深度合作,協助打造內含華為電動車、自駕車技術的車款。
據了解,這些車款後續將會打上「華為 inside」的標誌,而華為預計砸下 10 億美元、約合台幣 283 億元的經費來投入電動車產業。
雖然在電動車領域屬於後起之秀,但華為顯然對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深具信心,更宣稱在某些領域已經超越特斯拉。
相關報導指出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日前對外表示,華為目前的自駕技術可在無需人工干預情況下,自動行駛超過 1000 公里,而「這比特斯拉好多了。」
即將於 4 月 19 日展開的上海車展,華為就會展示搭載華為自駕技術的華為 inside 自駕車,並開放外界體驗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預計今年底就會有多款華為 inside 車款陸續推出。
2021年4月19日 週一 上午8:02 李廷歡
台股大盤及個股股價如預估在4月創新高後,雖然台股大盤指數來到17,158 點,大盤指數相對算是高的,但因市場資金仍然充沛,且因每一段投資時間點及投資標的仍然是選股重於選市,選對股票才會有錢賺;目前台股資金甚至美股的類股輪動已在改變,因萬物皆漲造成通膨的可能性已大增,漲價題材的類股已經逐漸取代前一波高本益比的電子成長股。
因此,近期投資人應該要檢視手上股票,降低高本益比的電子股、生技股、獲利不如預期甚至不佳的投機股來持盈保泰;近期持股方向需要以基本面及獲利為依歸、搭配個股未來景氣及趨勢佳、本益比低且價值低估來趨吉避凶。
高本益比個股,見好就收
近兩三周來股價大漲的IC設計股、半導體股、生技股、投機股,以這樣大漲的速度及群魔亂舞妖魔,可能是個股股價末升段即將結束的前兆;近期許多高本益比的個股股價漲到最高點,本來就會因股價漲太多後出現震盪加劇及漲多修正,若是再有利空出現,往往使得股價漲多大跌修正。
就像4月9日消息面傳出美國要封殺中國數家公司,影響台灣相關IC設計股股價大跌,許多生技股及投機股股價也大跌,就是因為股價大漲到本益比太高及股價跑在基本面獲利之前,已達群魔亂舞及泡沫化的境界,股價早晚都會下跌修正;4月9日負面訊息只是導火線而已,而且最怕負面利空讓股價無量跌停鎖住,投資人想跑都跑不掉。
上述這樣的股票,從前一年度第四季大漲到隔年的4月中,很多個股股價大幅衝高後,會在4月中到5月中做頭及盤跌,若因利空消息及第一季獲利跟不上股價的話,就要很小心此時股價修正可能只是剛開始而已。接下來還須提防是否籌碼鬆動、基本面景氣是否由高點反轉向下,如果不幸是這樣的話,投資及投機的資金會從上述股票退潮,屆時股價會再進一步下跌修正且跌速可能還會加快。
資金轉移到價值低估的成長股
當IC設計股、半導體股、生技股、投機股價開始往下修正,初期也會帶給台股大盤及個股相當的賣壓,也可能好股及壞股會一起被帶衰跟著下跌,就如同4月9日及4月14日台股表現那樣;但經過一陣兵荒馬亂地慌亂砍殺後,許多業績及獲利優於預期的個股股價被亂殺一通,屆時又會浮現投資加碼的機會。
且因業績及獲利優於預期的個股經過換手後,籌碼從沒有信心的人跑到更有信心的投資人手中,投信基金從IC設計公司退出來資金,也會找公司基本面獲利優於預期、未來景氣佳、本益比低且股價價值低估的股票,屆時這些價值低估股,往往未來股價會表現得更好,甚至又因資金過度蜂擁進來因而出現股價超漲的情況。
近期市場資金從股價大漲到本益比非常高的IC設計股、半導體股、生技股、 投機股移非常明顯,資金轉往貨櫃航運股、面板股、水泥、塑化、鋼鐵、造紙、 金融、散裝航運、航空、少數本益比及價值低估的傳產股及電子股,預期這樣輪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甚至也可能因三大法人及投資法人不相信及持有太少傳產漲價股,且因近期市場主力大戶全力點火傳產漲價股及護盤者護盤貨櫃航運股, 軋空三大法人及投資人,使得未來傳產漲價股股價強勢上漲到跌破眾人眼鏡,出現超漲的情況。
例如,投信法人一直不相信貨櫃航運股的景氣及獲利,到目前為止全體投信基金持有長榮股票才2%,萬海及陽明的持股才1%(持有貨櫃航運股比 重越高者,績效一定很棒),預期未來投信基金認錯回補的壓力將會大增。
掌握台股輪動脈絡做投資
若以台股從去年3月底大漲以來的個股輪動節奏來說,往往是個股股價率先大漲表態的股票,往往也會是最早見到股價高點,例如台積電、高價千金股、工具機股。從去年3月底大漲表態以來,今年初在各方投資人及媒體過度吹捧甚至一面倒看好下,使得股價超漲在基本面之前,而後分別在1月及2月見到最高點, 然後往下跌及震盪做頭。
除非後續基本面及獲利大幅超出市場預期,股價才可能會再創新高,不然的話,就是做第二段反彈(或M頭),此時則是最好的減碼時機。
因為等到股市大盤從高點往下修正或是資金轉移到其他更有利可圖的股票,已見到最高點的個股股價再做完第二段反彈波後,可能就會開始進入第三段下跌段。 近期個股股價或將見到高點或是已見到高點且開始往下修正的股票,或將是4月9日當周及上周股價衝高再往下跌的部分股價漲勢大幅超越基本面的IC設計股及電子股、生技股、投機股,尤其是從農曆過年後以來股價大拉數倍的投機股。
至於股價比較晚上漲做表現的公司,往往也會比較晚見到高點,例如近期股價才開始上漲的傳產漲價股及部分電子股;只要基本面及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且因本益比低及價值低估,近期股價應該會表現不錯,其中自然是以貨櫃航運股及面板股為代表。
由於貨櫃航運股及面板股股價從去年4月反彈上來,從去年5月~9月一直還在低檔盤旋,即使基本面已大幅轉好,但因其他股票漲勢凌厲, 短線較有利可圖,投資人及法人不會想投資這種股價牛皮股,因而股價從8月中開始往上漲,漲勢溫吞;又因股價上漲過程中,很多人不相信基本面轉好,許多投資人以短線投資及當沖來操作,使得股價震盪相當激烈。
航運股、面板股成主角
即使隨著近期產業趨勢越來越佳、貨櫃航運股及面板股的獲利越來越好且超出市場預期、本益比很低、外資及券商開始認錯及開始上修獲利及目標價、近期市場資金從股價超漲的高本益比個股退出,逐漸轉移到貨櫃航運股及面板股來,但是三大法人認錯回補貨櫃航運股的速度很慢,甚至外資還在賣出。
就是因為貨櫃航運股股價從上漲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尤其三大法人持股太過偏低,我們預期股價仍會在懷疑中成長,直到市場投資人最後一面倒看好及一窩蜂搶進投資使得股價超漲,屆時股價可能才會見到高點,預期這波高點也會在往後幾個月才會出現。
護國艦隊帶動漲價題材股
上周傳產漲價股如貨櫃航運、水泥、鋼鐵、塑化、造紙、散裝、航空等漲價股上漲躍出盤面,在電子股漲多修正之際,成為台股大盤撐盤重心,其實只是呼應我們最近一個多月來跟投資朋友說過的投資方向而已;而且台股大盤居然能夠在不再是台積電一人的武林以及也不再是電子股獨強的局面下,站上1萬7千點,實屬難能可貴。
主因貨櫃航運報價上漲、鋼鐵因中國供給面改革及預期美國基建需求的推升,鋼鐵及水泥報價上漲使得股股價大漲、BDI指數大漲也帶動散裝航運股價上漲,也推升中低價的塑化股股價上漲,再進一步推升中高價的台塑集團股價上漲,加上電子股股價反彈,類股輪動健康,台股大盤站上1萬7千點。
我們最近一直跟投資朋友報告說,目前中低價電子漲價股以面板股為領頭羊,包含相關的零組件股票(不過股價大漲的驅動IC股可能也要開始見好就收, 因為缺貨時間不會太長,股價大漲也已表現最好的情況),部分股價位階較低的漲價股及價值成長的電子股強勢;傳產股則要將貨櫃航運股擺在任何傳產漲價股最優先順序,因為貨櫃航運股敢漲,其他中低價漲價股才敢漲。
近期的確也因獲利大好的貨櫃航運股股價大漲,拉開股價上檔空間及比價空間,才使得今年獲利轉好且本益比較低的水泥、鋼鐵、塑化、造紙、散裝、航空等中低價漲價股才敢漲,也才會推升中高價傳產漲價股股價上漲;配合近期電子股股價反彈及少數價值低估的電子股強勢及創新高,台股大盤指數在4月創新高。
甚至4月14日台股大盤盤中突然大跌200多點,雖因台積電由黑翻紅墊高指數,但是若非護國艦隊的貨櫃航運股率先翻紅及衝高,帶領其他中低價漲價股上漲,台股大盤指數岌岌可危。也就是說,目前護國艦隊的貨櫃航運股已成為台股市場漲跌的指標股及護盤股,近期中低價漲價股股價大漲後,未來股價還想要上漲的話,還是要看長榮、陽明及萬海的臉色,目前都要先尊重陽明的股價了。
長榮、萬海敢漲,水泥、鋼鐵、造紙才敢動
因為今年稅後EPS超過20元以上的長榮、陽明及萬海等公司,若是股價不再往上漲,獲利不到長榮、陽明及萬海1/4~1/3稅後EPS的中低價水泥、鋼鐵、塑化、 造紙、散裝、航空等中低價漲價股,股價大漲到碰到接近長榮、陽明及萬海股價 天花板,可能就會回跌下來;因為股價會以稅後EPS高低為依歸,會有股價倫理及比價效應,除非長榮、陽明及萬海股價再往上大漲,拉大上檔空間,中低價漲價股才敢漲(既然大家都是景氣循環股,股價自然應該擺在同等位置)。
我們推論貨櫃航運股股價可能在入列MSCI指數及台灣50指數成分股之後,加上那時候也要除權息了,將在三大法人及投資人持股太低及認錯回補之下,預期股價可能再往上衝一波,如同南電入列一樣,才會見到高點;屆時也可能會帶領水泥、鋼鐵、塑化、造紙、散裝、航空等中低價漲價股及中高價的台塑集團股股價上漲。
不過,台股大盤及個股股價在4月創新高,5月中財報公布之際,建議投資 人應該調整持股,股價高估及股價大漲在基本面之前者,包含近期股價大漲但獲 利還出不來的漲價股,見好就收;此時投資應找股價比較晚表態且價值低估者,才會有機會投資獲利。
2021-04-15 20:06經濟日報 記者蔡靜紋/即時報導 《原文網址》
特殊應用(ASIC)設計服務廠商世芯受飛騰事件衝擊吞下第五根跌停,另一家IC設計公司金麗科(3228)遭池魚之殃,也被媒體點名接中國訂單,連吃兩根跌停板,但若從高點推算,短線跌幅已達30%,股價暴漲暴跌,15日再度被櫃買中心宣布16日起十個營業日改為每20分鐘撮合一次。
法人表示,金麗科近期當沖交易量大,改為撮合後,股價壓力更大,對手中仍有持股的投資人來說,恐怕雪上加霜。
櫃買中心表示,金麗科最近30個營業日內曾發布處置,又因連續三個營業日達櫃買中心公布或通知注意交易資訊暨處置作業要點第4條第1項第1款經櫃買中心公布注意交易資訊,自4月16日起10個營業日(4月16日至4月29日,如遇休市、有價證券停止買賣、全日暫停交易則順延執行)改以人工管制之撮合終端機執行撮合作業,約每20分鐘撮合一次,各證券商於投資人每日委託買賣該有價證券,應就其當日已委託之買賣,向該投資人收取全部之買進價金或賣出證券。但違約專戶委託買賣該有價證券時,不在此限。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2021.04.15 《原文網址》
大學光(3218)一日填息氣勢逼人,多頭買盤看好眼球商機紛紛進駐,亨泰光(6747)漲幅逼近6%,隱形眼鏡製造三大廠晶碩(6491)強漲4%、精華(1565)、金可-KY(8406)漲幅都在2%以上,寶島科(5312)漲幅也是在2%以上。
亨泰光以角膜塑型鏡主要客群來看,主要集中於9至18歲學生族群為主,產品生命周期約2年,汰舊換新需求穩定。首季營收年成長72.3%,第2季和大陸昊海生科簽訂合作契約的myOK角膜塑型片許可,將正式啟動銷售,另外,4月、5月推出日拋的功能型軟式引眼鏡,都將為營運增加新柴火。
大學光109年度每股配發現金股利4.2元,今日進行除息,以平盤開出後,盤中衝上303元,一日完成填息,並守穩在300元關卡之一。大學光在台灣相關手術約5成以上的市佔率,現代人生活中對3C產品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無論是近視、老花、白內障、散光不少人進行眼科手術透過屈光、置換人工水晶體等手術來改善視力問題,公司展店腳步積極,營運動能展望樂觀。
晶碩今日開高走高,盤中最高曾至406.5元,中場過後,多頭守穩400元大關,穩坐生技股后位置。晶碩109年股利和獲利都創下新高,109年營收39.7億元、年增18.6%、毛利率50.3%、年增5.8個百分點、稅後盈餘7.1億元,年成長高達50.4%,EPS為10.22元,董事會決議每股擬配發現金股利5元。
2021/04/11 14:37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車用晶片製造商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茨城縣那珂廠3月19日發生火災後,讓晶片短缺雪上加霜,現在傳出好消息,瑞薩宣布,歷經火災的茨城縣那珂廠1無塵室已重新開放運轉。
《日經新聞》今天報導,瑞薩電子發出聲明稱,位於茨城縣那珂廠N3大樓已逐步恢復生產汽車用半導體的能力。並強調「我們的目標是在火災發生後的1個月內,依照原定目標恢復生產。一旦生產恢復,我們將發佈公告。」
瑞薩表示,每天有多達1600人來自合作夥伴企業、設備製造商、材料供應商和建築公司的協助,才能迅速恢復受損的無塵室。
瑞薩N3大樓生產12吋晶圓,以車用半導體為主,3月發生大火後,瑞薩將部分生產轉移到愛媛縣西部的一家工廠生產汽車半導體,仍使得車用晶片供應持續緊繃。
瑞薩那珂廠大火後,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包括豐田、日產等都已經開始為長期中斷和潛在的減產做好準備。
2020-12-14 02:25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
鴻海(2317)正式對旗下約近十個次集團發出「國巨專案計畫」,要求各次集團提出採購金額清單,啟動對國巨集團大拉貨,對象不僅國巨,國巨集團旗下奇力新、凱美更扮演「雙箭頭」重任,入列鴻海集團「首選供應商清單(PSL)」,將優先採購其被動元件、電感等產品。
鴻海集團與國巨集團9月底簽署策略聯盟協議,雙方合作朝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拍板定案的「3+3」方向為主軸,由國巨集團提供優質被動元件。
鴻海集團內部上周正式發出通告,對象為近十個次集團,等於涵蓋鴻海集團所有業務,都要由國巨、奇力新、凱美供應被動元件相關元件,雙方合作正式起跑。
根據鴻海集團此次對次集團釋出的訊息,鴻海集團將「國巨專案計畫」取國巨英文名「Yageo」的第一的英文字母「Y」,內部定名為「Y+計畫」,當中的「+」,有更精進的意味,意味深化雙方合作。
熟知內情人士透露,鴻海高度重視「國巨專案計畫」,內部通報當中,更以循環式品質管理「PDCA」明訂細節,要落實規劃(PLAN)、執行(DO)、查核(CHECK)、行動(ACTION)等四大層面。
其中,對國巨要求提供日、韓被動元件廠NRND(不推薦用於新設計)產品份額與中高容供貨能力,以充分滿足鴻海集團需求,基美則提供鉭電容;奇力新的電感、國巨的晶片電阻,以及普思的濾波器都列入優先採購名單。
鴻海集團內部資料顯示,此次要求各次集團針對向國巨、奇力新等廠家採購金額清單,以年度、甚至每月為時間基準,作為編列採購金額的依據,同時進行新料成果比對,以及後續進度檢討與計畫修正。一旦有供貨異常現象,也要求國巨集團提出相關原因分析,並改善交貨彈性。
鴻海集團內ODM與OEM部門,也要針對各類終端產品優先採購,並規範研發人員選用國巨產品料號,各次集團也要分享專案訊息做為參考。
國巨集團也被要求必須提出推廣項目及計畫,同時協助全力配合鴻海集團供料。此外,國巨也要定期以「月」為周期,固定和鴻海各次集團檢討高份額供應狀況。
法人指出,鴻海是全球電子代工龍頭,產品涵蓋各類3C產品,單是手機年出貨量就超過上億支,還有遊戲機、網通等各類終端應用,對被動元件需求龐大,尤其5G時代來臨,對被動元件用量更是倍數成長,鴻海與國巨合作正式啟動,不僅讓鴻海被動元件供料無虞,也為國巨集團未來產品出海口找到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