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3日說,已在太平洋海床淤泥發現蘊藏量多達1,000億噸稀土資源。
如果具有商業開採價值,將直接威脅到中國在稀土市場的獨霸地位。
東京大學地球科學副教授加藤泰浩發表研究結果說:「這些海底沈積物含有極高比率的稀土。1平方公里淤泥就足供全球每年五分之一的需求。」加藤帶領的研究團隊,包括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內。
他們在東太平洋中部經度120至180度間、海平面以下3,500 公尺至6,000公尺的78處地點,抽取海床淤泥樣本,發現其中三分之一富含稀土元素及釔金屬。
加藤說,這些淤泥位於夏威夷東方與西方的國際海域,以及法屬玻里尼西亞大溪地的東方。
他估計海床淤泥蘊含的稀土共達800至1,000億噸,遠多於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證實的全球蘊藏量1.1億噸。
而且淤泥中鈾和釷的含量,僅為地上礦藏的五分之一。
這項發現的細節4日發表於英國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Nature Geoscience)網路版。
17種稀土元素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國,藏量達全球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在俄羅斯和其他前蘇聯國家、美國及澳洲。
但全球稀土開採幾乎完全集中在中國,以97%的供應量獨占市場。
過去兩年來,稀土供應緊縮。中國以環保疑慮和國內需求為由,削減稀土出口配額、整併產業,並且宣布建立國內庫存的計畫,導致去年稀土出口減少9.3%,價格也應聲上揚。
稀土需求達全球三分之一的日本被迫開始積極尋覓新的供應來源。
要開採新發現的稀土,須自深海抽取海底沈積物。加藤說:「可派船打撈海底淤泥,並在現場以簡單的酸洗浸蝕法萃取稀土。」他表示,這種萃取法僅費時數小時,而且酸液只要不倒入海中,就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衝擊。
但市場關注的問題是,現有技術能否順利鑽取深海淤泥,如果可以的話,又是否具有商業價值。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1.07.05 03:35 a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